首页西电记忆人物访谈百名将星西电学人校史春秋校史研究影音档案留影存照史料捐赠我要留言
包为民院士:西电的明天值得期待
2015-05-12 09:32  

■本报记者 张莹莹

纪念学校迁址西安五十周年•院士访谈

他是恢复高考制度之后西电第一批本科生中的佼佼者,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他是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他又成为了西电的名誉教授……迁校五十周年庆典之际,他回到母校,思考并准备着以多重身份为母校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院士也是体育健儿

记 者:今年是学校迁址西安五十周年,五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78级校友这次回到母校参加迁校庆典,听了很多,也看了很多,您的感受是什么?

包为民:在庆典大会上听了段校长关于学校几十年发展的报告,又去参观了新校区,作为一名西电人,由衷地感到振奋和自豪。我觉得学校未来的规划很宏伟,发展的蓝图已经铺开,西电的明天值得期待。

在国家整体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中,西电应该争当这个排头兵。将来我们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革中必然有更大的作为。我想,西电要更多的走出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我很愿意尽我所能为学校多做点事。

这次回来看到学校跟我在校时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校园把历史与现代相融合,漂亮多了。看到很多老的建筑保存得很好,觉得特别高兴,感觉很亲切。这里确实有我很多难忘的记忆,在学校生活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比如大操场,真的特别亲切,这是我曾经战斗的地方。我那时候也可以称得上是体育积极分子。建成书记告诉我,学校现在还保留着我那时的运动会参赛成绩,据说我是改革开放后一项全校中长跑记录的保持者,听了真的很开心。

21世纪“人才”与“人物”

记 者:学校迁址西安走过了五十年改革发展的历程,目前处在综合实力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并且有志于在航空航天事业上有更大作为,对学校的发展道路,您有什么建议?

包为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也刚刚走过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学校和中国航天的发展道路,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五十年来,我们从引进、消化到再创新,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80年代,刚刚经历文革的浩劫,青黄不接,各单位都缺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数量”的问题。90年代,经济、科技大发展,社会需要更多优秀人才,更看重的是“质量”。进入21世纪,关键词是自主创新,社会迫切需要的不只是“人才”,而是“人物”,领军人物。

社会的需求,首先是对教育的需求。学校的发展立足于紧跟时代的要求。就航天事业来说,国家要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急需高校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现在看航天未来二、三十年的路,还有很多困惑,2030年的前景如何,现在还看不清楚。但是信息产业的未来几十年仍然是大的发展机遇期,无论是社会经济、人民生活,还是国防武器装备,信息化是一个大趋势,有太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的问题。我们西电以电子信息为特色,有突出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机遇。比如,航天也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的支撑,装备需要通过信息化解决应对复杂环境等问题。我们要把这些重要领域、关键技术拿下来。现在强调产学研结合,把学校深入的基础理论优势与厂家一线应用相结合,我们就能一直走在前面。

夯实基础,自学以自新

记 者:您在西电学的是信息处理专业,现在却成为一名航天人,并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您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和后来的事业发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校大学生如何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呢?

包为民:当时选择信息处理专业的时候没想到现在会从事航天这个行业。我父母都是大学的老师,选择专业时,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选择这个专业,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他们认为信息行业将来发展势头比较好,可能是一个主导的产业。第二,考虑个人的爱好,我比较喜欢电子行业,可以说是个业余爱好者,所以倾向于电子类的专业。第三,权衡比较文科、理科、工科,因为我那时候比较喜欢动手,还是选择工科。综合这三点,当时就确定了信息处理专业。

在专业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我觉得本科时期最重要的是要把理论基础打牢,学习基本技能,有了这个基础,将来不一定非要沿着原来的专业走下去,可以有很多选择。我个人感觉,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有差距也是一种动力,进入不同的领域会感到知识需要补充,会促使自己不断学习。

我们学校比较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记得那时学校有很多选修课,这个非常好。我当时也选了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这些课程对自己的培养还是非常有用的。另外,在大学阶段重点还要培养自己的一种能力,就是自己学习、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将来工作后在自己的岗位上,才能够去发现、发展一些前沿的技术。总是依赖别人的灌输式教育是不行的。因为我们走向社会以后就没有老师手把手地教了,那个时候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靠自己去学。如果不注重自我学习的能力,将来可能就要吃苦了。

航天人与航天精神

记 者:您是从西电走出的航天领域的年轻院士,西电有很多同学也对空天事业感兴趣,他们把您视作“英雄”和“偶像”。能否请您谈谈,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航天人,您对同学们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包为民:航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技术面也非常广。我想,作为一个合格的航天人,除了和其他科学领域一样需要一个基本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这么几条:一要热爱祖国,热爱自己从事的航天事业。这点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这种热爱就搞不好这项事业。二要能够融入航天文化。航天文化内涵很丰富,比如现在我们常说的航天精神,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等。大家赞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些都是航天文化的影响。这些精神与我们的西电精神也都是相通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把集团文化凝练为勇攀高峰、永不停步、永保成功、勇创第一。我们的每一分子都融入到这种航天文化中。这些文化是老一代航天人创造并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和凝聚了一代航天人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飞机辉煌的成绩。

另外,对于航天人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重要。航天人既要能面对成功的喜悦,也要能承受失败的压力。航天人就是在不断的成功和失败的考验当中,一次又一次去攀登高峰,所以一定要有特别好的心理素质。承受不了失败的人,就干不了这个行业。

航天是国家重要发展领域。二十一世纪国家中长期科学基础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到,我们国家经过中长期的发展,科学技术领域要在八个重点方面得到发展,其中包括航天技术的一些尖端领域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在我们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很多领域需要探索。中国航天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青年学子为之不断奋斗。

来源:西电科大报 2008年12与20日 总第383期

关闭窗口
文章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当前位置: 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沧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